|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重慶石柱如何化身“綠富美”?華龍網5月28日6時訊(記者李華僑)石柱縣最大的優勢是什么?石柱人的回答是:綠色生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4%,林木覆蓋率達71.2%,優良天氣達330天以上。石柱最大的劣勢是什么?石柱人的回答是:山高坡陡。全縣大部分區域都處于大山區,海拔高差達1815米。在推進綠色發展中,石柱的綠色生態正在‘生金’,山高坡陡的大山區劣勢,也在逐步轉變為富民的優勢。 調整產業結構經濟農產品取代糧食作物 5月21日,冉夢安站在石柱縣三河鎮拱橋村的山頭上,望著1400畝木瓜地,他有些難以置信,就在不久前,他還是外出的打工仔。46歲的冉夢安是拱橋村的村民,年輕時,他跟村里大多青壯勞動力一樣,常年在外務工。 拱橋村村位于三河鎮西方,距離三河鎮場鎮3公里,距縣城10公里,幅員面積5.32平方公里,海拔650至900米。據三河鎮黨委書記秦翠華介紹,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共503戶1672人,其中農業人口503戶1672人,有勞動力865人。貧困戶71戶258人,穩脫7戶22人,已脫50戶200人,已脫14戶36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243畝,林地3586.9畝。全村傳統農業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以辣椒為主,養殖業以土雞、長毛兔養殖為主。 近年來,石柱圍繞鄉村振興總體戰略,深度調整的產業,發展休閑鄉村旅游。冉夢安聞訊回來了。此前他幫人種過木瓜,有一定的種植技術,這次回來,他準備將村里的土地流轉過來,全部種植經濟作物。 冉夢安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實現,經石柱各級政府的牽頭,冉夢安承包了1400畝地,全種上木瓜,預計4年后能投產,每畝地產量四五千斤。當然,冉夢安種木瓜可不光能讓自己腰包鼓起來,根據約定,“企業、農民、村級”按照“541”效益分紅,也就是說,冉夢安能分紅40%,而農民能分紅50%。投產后,該產業預計收入1000萬元,參與農戶年均收入增加3萬元以上。 “以前一天下來也算忙忙碌碌,種地、看菜園子、養殖,但是我對于這一天的勞動到底有沒有收入,收入多少很是迷茫,感覺心里不踏實,F在我賺得每一分錢都知道來路,干起活兒來也更賣力!薄拔椰F在一天能賺100多,這是實實在在的,因為我種地、養殖是給企業打工,種出來、養出來的東西有人買、有銷路,政府在務農技術上還要指導你,不用瞎忙活。做得好做得多,回報就高,這種日子過起來很舒心!庇浾咦咴L拱橋村時,多位村民感慨道。 拱橋村只是石柱縣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一個縮影。據石柱縣農委主任羅偉介紹,自2017年底以來,石柱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立足該縣農業產業發展“小、散、弱”、傳統玉米和薯類種植面積較大、勞動力匱乏、農業產業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因地制宜,圍繞高山、中山、低山三大區域對農業產業精心定位和布局,大力發展長效增收產業,確立了“3+3”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做大做強中藥材、干鮮果和休閑鄉村旅游三大主導產業,鞏固提升調味品、有機蔬菜、生態養殖三大特色產業。 截至目前,全縣上半年栽植已全面結束,已栽植長效產業15.2萬畝;同時,為了充分保障村民短期有收益,林下套種草本中藥材、蔬菜等短期收益作物2萬畝;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甚至“多村一品、數鄉一業”產業布局,打造100畝以上的相對集中連片示范基地283個。 旅游升級布局從“單一產品”到打出“組合拳” 5月春光正濃時,石柱又迎來一年一度消夏旅游旺季。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石柱共接待游客81.7萬人次,創綜合收入4.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7.16%、140.53%。全縣旅游業增加值4.31億元,現價增長14.4%,占GDP比重10.71%,完成旅游投資4.61億元,同比增長33.62%。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這個著名的黃連之鄉、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誕生之地,因風景旖旎,生態適宜,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市民青睞的避暑勝地。 近年來,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土家風情、特色農業等優勢資源,石柱觸摸時代脈搏,正瞄準旅游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推進全域旅游向全域康養轉型升級。在推進全域旅游的發展道路上,石柱提出了以“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為主題的發展思路。 石柱具體要怎么做?石柱縣發改委主任哈文介紹,石柱以高山、森林、草地、湖泊、河流、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景觀為依托,打造了風景“醉美”的“觀養”勝地;以土家康養小鎮、休閑旅游地產、康養主題酒店、鄉村民居等為依托,打造了“住養”世外桃源;以豐富多彩的山地運動與竹鈴球等地方特色體育運動為依托,打造了“動養”樂園;以特色土家文化和巴鹽古道、銀杏堂、三教寺為依托,打造了“文養”靜地;以莼菜、辣椒等有機食品、土家系列康養菜品和土家摔碗酒、土家咂酒等特色飲食文化為依托,打造了“食養”天堂;以黃連等中藥材精深加工、健康咨詢管理服務為依托,打造了“療養”福地。 以往外地人談起石柱的旅游產業,大多想到的是夏季黃水避暑。如今,石柱已構建起了“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觀林、冬季滑雪”的四季旅游產品新格局。 同時,在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中,石柱也不再局限于一個個景區構成的單一旅游資源,而是全面整合旅游資源,進一步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以目前正在積極建設西沱古鎮文物保護與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為例,作為曾經享譽中國的巴渝大地最悠久的古鎮,除了對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該項目還同時引入了鹽浴、茶浴、香薰SPA等康體療養業態,著力打造輻射西南乃至全國的復合型高端康養旅游度假產品。 此外,圍繞康養旅游發展,目前石柱正在規劃建設渝利鐵路沙子站改建客運設施、沙子至黃水有軌電車、黃水通用機場、旅游景區景點骨干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打造旅游業發展“升級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