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夾縫中悄然崛起“豐都! 如何更牛?近期,我市3件注冊商標被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中重慶恒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都公司”)的“恒都”赫然在列,這不禁讓人們聯想到豐都的肉牛產業發展。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作為重慶肉牛產業代表的豐都縣如何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在日益開放的市場中,讓自己更牛? 進口牛肉占據高端市場 記者走訪市內多家超市發現,目前我市牛肉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牛肉壟斷,品種也十分豐富,有牛腱、牛柳、菲力、西冷等,每斤從八九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 而國內牛肉品種單一,大多分為牛柳、牛腱、牛腩,每斤大多在三十元到六十元之間,與國外牛肉價格差距十分明顯。 鮮牛肉銷售上,重慶的一些大型商超內,恒都、科爾沁等品牌的牛肉居于顯要位置,但一些超市有自己進貨的沒有標明品牌的牛肉,此類牛肉一般比品牌牛肉要便宜一些,也是不少消費者的首選。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截止到2017年11月,中國牛肉進出口貿易量(不含牛下水等產品)合計約62.15萬噸(國內進口牛肉約62.06萬噸,出口牛肉876.5噸),較2016年同期增加9.68萬噸,牛肉進出口貿易額合計27.25億美元,貿易赤字27.09億美元。 牛肉大批量進口的背后是生產和消費的不平衡。根據USDA數據,2017年全球牛肉(折算胴體基礎)總產量為6137.3萬噸,中國為707.0萬噸,2017年全球牛肉消費量5936.2萬噸,中國798.5萬噸。 這一數據雖與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測算的有差異,但也充分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牛肉消費量不斷增大,我國正面臨著越發突出的牛肉生產與供給之間的矛盾。而據權威機構預估,到2025年中國牛肉消費量將達1020萬噸,進口牛肉會占到消費總量的20%,相當于204萬噸。 “目前國內的牛肉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國肉牛產業發展較晚,牛肉消費量大和增量較大,因此,國內牛肉的產量越來越跟不上需求量!焙愣脊究偨浝碇靹側榻B。 國內牛肉供給端的短缺,已經吸引巴西、烏拉圭、澳洲等國外牛肉紛紛搶占市場。從牛肉進口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重慶市進口牛肉約6000噸,而在2016年,重慶進口的牛肉和豬肉總量,全年還不到2000噸,短短一年多時間,進口牛肉增速驚人。其中,巴西是最大的進口牛肉來源地,其次是烏拉圭和澳大利亞。 朱剛泉透露,去年恒都公司加工和銷售的牛肉中,10%來自豐都本地,30%來自國內其他地方,而60%左右則從巴西、烏拉圭等國進口,“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高端牛肉市場進一步增大,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高端牛肉人均占有量為5.43千克/人,同比增長2.8%,比2006年增長24.8%,連續多年保持穩步上升的態勢! 國內肉牛產業起步較晚 在肉牛生產上,我國存在品種雜亂、良種化程度仍然較低、養殖規;降、屠宰分散、肉質保鮮及深加工能力較弱等現實問題。比如,在肉牛屠宰行業,海量小型屠宰點依然占據屠宰業的主流,而在牛肉深加工領域,很多地方還缺乏生產線。 中加肉牛產業合作聯盟理事長王智才認為,我國肉牛產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生產方式總體落后,一直是畜牧業的短板。肉牛在畜牧業規;瘶藴署B殖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分散養殖仍占有主導地位。與美國、加拿大等肉牛業發達的國家相比,無論是產業的集中度、養殖規模、人均養殖頭數、飼料轉化效率、技術應用和管理方面,中國肉牛產業都存在明顯差距。 “我國肉牛產業效率較低,無論是產業集中度、養殖規模,還是人均養殖的頭數、飼料轉化率等指標上,與國外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而加工技術也比較落后!敝靹側袊@道。 他舉例說,以加工為例,過去我國牛肉出口大多為二分體或四分體出口方式,產品未能進行適當分類、分級和加工,品種單一,且以冷凍肉為主,冷鮮牛肉少,產品附加值低。而國外大型現代化牛肉生產企業采用先進設備和工藝,對牛肉按17個部位分割、精修加工,低溫冷卻處理,通過增加工序,提高牛肉嫩度、口味、營養和附加值。 豐都肉牛產業悄然崛起 豐都縣正是看準了肉牛產業發展的巨大前景,近年來不斷支持該產業發展。如今,豐都肉牛產業已悄然崛起,名氣也越來越大。 據了解,豐都縣肉牛養殖規模、屠宰加工量、科技水平等多項指標達到全國或全市前列,全縣肉牛飼養量達33萬頭,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已建成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和肉牛電子交易結算中心,啟動建設肉牛良種繁育場、博士后工作站、牛文化廣場和牛博物館,研發、加工、結算“三中心”效用逐步放大,基本形成“總部在重慶、基地在澳洲、市場在全國”的總部經濟格局。 據豐都縣畜牧獸醫局介紹,近年來,全縣共引進和培育肉牛龍頭企業35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家,建成萬頭以上牛場2個、百頭以上牛場39個,肉牛存欄達21萬頭。同時,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在重慶梁平、河南泌陽、內蒙赤峰建立養殖基地,在云南、遼寧、河北等地設立肉牛采購中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控股大型牧場,搶占牛源制高點。 在肉牛屠宰加工方面,豐都縣建成工藝領先的肉加工廠3個,年屠宰加工能力20萬頭,可精細化分割16個部位300余個品種。建成2個牛肉精深加工廠,年精深加工肉牛產品10萬噸,開發休閑食品、熟食菜品、冷凍調理、西式牛肉等四大類100余種,實現了牛肉中高端產品全覆蓋。 據介紹,按照“進牛與進肉并重、空運與水運并舉”的思路,豐都縣打通進口綠色通道,實現了冰鮮牛肉和活牛進口,采取電子交易、連鎖配送、網上結算等一體化運營模式,在全國布局10個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線上以京東、天貓等為平臺的“互聯網+”銷售網絡覆蓋全國。 近日,記者走進豐都縣工業園區水天坪組團恒都公司深加工廠房,只見工人們正忙著肉牛屠宰和牛肉加工,將系列牛肉制品打包入庫,等待銷往各地。 “我們在全國布局一千家直銷店、一萬個銷售終端,已經在線下進入家樂福、沃爾瑪、永輝等12家國際大型超市和肯德基、麥當勞等7家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在線上通過以淘寶、京東等平臺將產品賣到多個省市,并遠銷香港!焙愣脊究偨浝碇靹側f。 2009年,恒都公司剛起步,就注冊了“恒都牛肉”商標,開始生產冰鮮牛肉等產品,并逐步推向全國的市場。如今,“恒都牛肉”系列產品,在全國已較有名氣,并被評為“重慶名牌農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與內蒙古的科爾沁、吉林的皓月等牛肉品牌一起,成為全國五大牛肉品牌之一。 由于適銷對路,恒都牛肉市場份額居全國前列,銷售額年增長55%以上。記者從豐都縣畜牧獸醫局獲悉,去年恒都公司屠宰加工牛肉5萬噸,產值達到42億元。其中通過電商銷售收入5.01億元。 豐都縣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40萬頭,進口活;騼鲺r牛肉5萬噸,實現肉牛綜合產值500億元,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等重要指標居全國之首。 對策 牽好“牛鼻子”讓“豐都!备 面對難得的市場機遇,豐都如何解決好肉牛產業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使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重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秀模認為,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應該要緊緊抓住市場需求這一“牛鼻子”來發展產業,從過去幾年的發展來看,豐都的“牛經濟”無疑抓住了市場的“牛鼻子”,才取得顯著的成效。 他建議,按照飼養上水平、上規模,質量上檔次、保安全的要求,繼續加大肉牛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力度,發展規;、標準化飼養,改進加工工藝,增加高檔牛肉市場份額。 對此,豐都縣畜牧獸醫局介紹,投資6.5億元、擁有12條生產線的進口肉牛精深加工園即將建成投用,該項目將配套建設深加工廠房及凍庫、辦公樓、檢疫中心、污水處理站等,主要生產牛肉熟食加工產品、西式牛肉產品、休閑牛肉產品、速凍調制產品、牛副產品等,投產后,可實現年產產品10萬噸,年產值100億元。該項目建成后,不僅使豐都有了標準化、現代化的牛肉深加工生產基地,還將彌補我市草食牲畜產業在深加工方面的短板。 “另外,從豐都的養殖規模和生態承載來說,豐都本地肉牛難以支撐產業的發展!蓖跣隳Uf,豐都應該發揮牛肉產業市場要素聚集的優勢,發揮品牌效應,大力打造總部經濟,覆蓋研發、加工、交易、結算等領域。 對此,朱剛泉向記者介紹,目前恒都公司構建以重慶豐都為總部,河南泌陽、內蒙赤峰為核心基地的肉牛全產業鏈。除了在豐都、梁平等重慶地區建設標準化的肉牛養殖場外,恒都公司還到內蒙古、河南等優勢產區,發展了7個萬頭養殖場,到澳洲控股20萬頭的大型牧場。為了擴大網上銷售渠道,去年,恒都公司還在陜西、貴州、安徽等地建了5個線下周轉分倉,進一步提升電商的本地發貨率。 隨著恒都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豐都縣也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盡快形成“總部在重慶、基地在澳洲、市場在全國”的總部經濟格局。同時大力發展牧草種植、飼料生產、良種繁育、糞污利用、皮具制造等上下游產業,增強“豐都!钡暮诵母偁幜褪袌鲇绊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