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荒打造農業領域航母劉楠吳樹江 4月的鶴山農場冷暖交替不定,鎮壓整齊的黑色田壟與旁邊的白雪互相映襯。春季備耕正在平穩有序地進行著。 這是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后的第一個春天。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農業的春種秋收,北大荒人又有了新的豐收之路。 “農墾改革之后,我們管理局共扶持培育國有獨資二級公司44個,經營性收益4.45億元,占農場經營總收入的30.8%。這是改革帶給我們的紅利!本湃芾砭中麄鞑块L王正非向記者介紹。 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改革觸及的是墾區每一個領域。自去年以來,墾區加快行政職能改革工作,預計6月底之前將全部完成政府行政職能移交工作。 改革的目標是發展,發展的目標是人民生活幸福。農墾改革初發力,北大荒各項指標已足夠亮眼: 2018年實現產業增加值1083.8億元,比2016年增長10%,年均增長4.9%; 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39.5萬畝,糧食調查產量456億斤,實現了“十五連豐”; 北大荒集團營業收入1160億元,實現利潤2.4億元; 墾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89元,比2016年增長13.2%,年均增長6.6%……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4個月后,北大荒人向全國人民遞交了這樣一份答卷。一串串數字不僅僅代表著“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舉足輕重的地位,更飽含著167萬墾區人民充分發揚北大荒精神,面對改革迎頭而上的勇氣與擔當。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體制運行成效明顯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考察調研,對農墾定位、發展戰略、深化改革、糧食生產、綠色發展、農業科技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就在2個多月后的12月16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成立,黑龍江墾區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進入了墾區全面振興發展的新階段。 2018年,北大荒人將改革推進到實質操作階段: 1月,首批試點43個農(牧)場整合為37個有限公司; 4月27日,四方山農場有限公司、紅色邊疆農場有限公司首批領取了營業執照。同年,墾區113個農(牧)場完成有限公司注冊; 6月7日,墾區公安局移交省公安廳; 6月28日,九三分公司營業執照頒發。7月上旬,墾區8個管理局分公司注冊工作全部完成; 8月24日,墾區在哈爾濱市行政區劃內的10所學校一次性整體移交屬地政府; 9月10日,北大荒集團北京辦公區正式啟用。19日,駐雄安新區辦事處揭牌; 12月27日、28日,綏北、寶泉嶺、紅興隆、建三江、九三人民法院舉行掛牌儀式…… 就在北大荒人蹄疾步穩、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連串復雜、精密的改革動作的同時,總局黨委更是在集團出資人事項方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自我革命的精神進行了政策創新。經過大半年的運作,從改革大局出發,實事求是分析特殊墾情,提出政策創新點,最終得到上級的理解和支持。2018年12月3日,經國務院同意,授權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對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至此,北大荒終于完成了華麗轉身,2018年12月16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國家戰略基地、國家重要大型央企、打造農業領域航母,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了北大荒的未來發展之路。 集團新體制運行近一年來取得明顯成效:推進集團戰略規劃編制實施,先后完成集團發展戰略、“三大一航母”戰略等一批專項規劃與方案;著手整合重組集團下屬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對完達山、九三等進行改造整合;通過“雙控一服務”降成本、創建“一體兩翼”提高競爭力、建設“三庫一中心”降風險;“北大荒數字農服”正式上線,組建北大荒·京東農場;大力實施品牌戰略,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北大荒、完達山、九三分別以682.75億元、328.69億元、317.98億元,位列第54位、第146位、第158位,其中北大荒品牌價值比上年增長20.18%。 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民生事業持續發展 雖然正在歷經有史以來墾區最大變革,但墾區人顧全大局、頑強奮斗,糧食實現了傲人的“十五連豐”。2018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39.5萬畝,糧食調查產量456億斤。實現畜牧業增加產值37.6億元。新栽植嫁接紅松、大榛子等經濟林2.48萬畝,全墾區特色經濟林面積達13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到99.7%。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擁有飛機102架,開通了短途運輸航線。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2%。高標準農田總面積達261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9%。黑土地保護工作穩步推進,一、二類“大棚房”整治成效顯著。 生產發展、經濟穩定最終惠及的是民生。兩年來,墾區實現新增就業3.1萬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560元提高到600元,補差標準由375元提高到400元。建三江濕地機場正式通航。城鎮化率達85.8%,人均住宅面積32.9平方米。更新改造供水管線61公里,排水管線41.53公里,改造供熱管線110.1公里。 打好改革發展攻堅戰向高質量發展發起沖鋒 如果說2018年是北大荒承上啟下的偉大轉折,那2019年就是墾區人繼往開來的起點。新的一年里,北大荒人繼續將改革進行到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以打造農業領域航母和新型糧商為目標,向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發起總沖鋒。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大荒人為自己確立了明確發展目標:2019年,集團營業收入增長10%,利潤增長20%,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6%,糧食總產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墾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到2020年,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打造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到2023年,建成全國領先的糧食生產商與農地運營服務商,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到2028年,建成具備國際化經營能力的新型糧商和中華大廚房,初步形成農業領域航母。 關門練本領,開門交朋友。隨著改革的推進,北大荒的“朋友圈”陣容越來越“豪華”:2018年8月1日,北大荒集團與華潤集團合作的德潤八五三秸稈氣化清潔能源利用項目正式啟動,年底建成投產。以此為代表,一年多以來,墾區與中信集團、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等合作,開展“農業領域航母”改革專項研究;與招商局集團、中國化工、中信、中金、浪潮、通用環球醫療等大型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與中墾基金、中信、華潤、招商等簽署了設立“北大荒產業基金”的合作協議;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磋商洽談;與華夏幸福、上海易果、麥金地等公司開展洽談;與佳木斯市簽署了《墾地合作框架協議》;在安徽小崗村成功復制了北大荒現代農業生產模式……改革中的北大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向世界延展。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改革之后,北大荒依舊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據省農墾總局農業局最新統計,截至4月23日,墾區下擺化肥106萬噸,完成99%;下擺種子22.2萬噸,完成94%。備春耕階段共需資金293.3億元,現已全部籌措到位。水稻共浸種催芽10.2萬噸、水稻育苗播種14392萬平方米,均已100%完成。 這個春天,北大荒人又為下一個豐收做好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