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屆“春耕論壇”——數字農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4月22日,第四屆“春耕論壇”——數字農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論壇以“數字農業創新發展”為主題,聚焦農業數字化改造,打造數字農業生態圈,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共話縣域數字農業的實踐與成就,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論壇由北京大學農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和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共同主辦,是聚焦農業大數據的高端產學研論壇,自2016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來自部委、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代表和媒體代表等近300人參加本次論壇。 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院士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發揮優勢,持續提升針對農業大數據的綜合分析能力,加快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為提高農業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添磚加瓦。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楊禮勝表示,現代農業仍然存在問題和困難,其產生原因眾多。在推進數字鄉村戰略,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推進數字農業的建設,就是要讓全體農民共享數字農業發展的紅利,在全球農業競爭中贏得先機。他希望與會者能夠圍繞數字農業發展貢獻智慧,聆聽共識,抓住數字農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主動作為,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持。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在“大數據與鄉村振興”的主旨報告中指出,大數據的蓬勃興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黨中央也多次對大數據作出戰略部署。大數據能夠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讓農業更強、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讓鄉村治理更有效。因此,需要統籌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和數字鄉村建設,著力構建農業農村數字資源體系,著力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院士在“智慧農業研究實踐”的主題報告中提到,智慧農業以收集和大數據為基礎,形成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和個性服務的全產業鏈。他認為在現代中國的農業新形勢激發了智慧農業的新需求,同時為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應用場景。今后,要依據中國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加強小尺度智慧農業研究,同時加強大數據的研究,建立數據共享互通的規則與標準。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農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吳嵐在“機器學習與農業大數據”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機器學習的概念、核心技術和集成方法,以蘋果產業鏈為例提出金融市場與大數據技術能夠促進信息的流通和標準化,指明碎片信息轉換為經濟價值的通道是農業衍生品市場,并詳細分析了蘋果的產業價值和風險控制兩大統計學習應用場景,為蘋果產業的升級與發展提供思路,最后提出中國農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金融的工具,提高信息應用品質、提升行業的社會經濟價值。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蔡萍在閉幕詞中,表示希望以本屆論壇活動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利用數字農業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自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中國農科院信息所農業監測預警創新團隊的專家分別就蘋果、茶葉、大豆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進行介紹,回顧發展思路與技術應用,并展望其發展前景。 來自浙江省松陽縣農業農村局、江蘇省響水縣農業農村局和青海省湟中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等各地方農業相關單位,就縣域數字農業的發展做經驗交流和研討,為其他地方農產品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寶貴經驗。 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北京農信通科技集團、北京佳格天地科技公司、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公司、廣西捷佳潤科技公司作為農業數據科技服務企業代表也分享了他們對于構建數字農業的探索與思考。(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俞海萍、通訊員周程祎) |